《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改总结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6-01-15
 

一、课程基本情况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大学化学课程体系的起点课程,也是同学们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具有和中学化学知识紧密结合,又为后续各化学类课程打好基础的“承上启下”关键作用。

目前本课程的学时为64学时,与面对我校其他专业开设的江苏省精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一致,共享教育资源和建设成果。

二、教学改革举措

2011学院鼓励教学改革的大环境并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的背景下,结合学院生源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以下全方位和多层次的2011学院《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

1.  随堂提问:每堂课1~3次的随时提问,既起到了点名考勤的效果,也有利于保持同学听课警觉,还能特意通过针对基础好的同学和基础薄弱的同学分别提问,了解到班级同学对具体问题的掌握情况。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  作业和答疑:感谢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助教,出席每周四晚化学固定自习时间段的答疑,服务同学,也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每周一次的固定作业,将作业中的问题向教师反馈;这三位本科生助教在本人过去教授的《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中表现优秀,现在是大四学生(已有两位学生被保送到本校先材院读研),对于课程比较熟悉,能积极领会授课教师的教学意图,认真热心,很好地与班级同学进行了沟通交流。尤其是书院1502班级的助教倪赟同学的出色表现,更是得到了班级同学和学业导师的一致认可。

3.  “元素化学”部分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一百多种化学元素的个性大于共性,内容繁杂,过去一般的处理方法是:课程学时少的会干脆跳过去不学,学时多的话才会开展这部分教学,但一讲就容易“陷”进去,范围程度掌握不好,考察更是难点。此次将这部分内容提前安排在“元素周期表”后,既能通过元素周期律反映出元素性质变化的一些规律共性,也能通过具体元素的实例强化对原子电子排布式的记忆和理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在讲解了元素化学的概论和各区元素的一般特点后,将元素个性的认知安排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即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要求每个同学针对某一化学元素进行调研,将所得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最后写出书面的报告,对该元素的情况进行综述,并对该元素某一具有鲜明特点的方面进行介绍。这一独创的教学改革,解决了长期以来元素化学部分教学广度和深度之间的矛盾,即由教师来掌握思路方法上广度的拓展,而由学生针对具体元素开展深度的钻研,实际开展的效果很好,同学们热情很高,交出的书面报告有很多亮点,无论是同学还是教师都受益很大。

4.  分子的模型搭建:结构决定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大学化学学习的一个核心内容,尤其是各种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学部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中学教学中比较薄弱的部分,很多同学对于结构问题感觉有疑惑,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获得直观的认知,购置分子模型套装,不但在课堂上可以用实体模型向同学展示,而且要求同学课后自己动手,搭建课堂上介绍到的各种类型分子,这部分基础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5.  一页开卷的考试形式:除了平时的小测试以外,在期末的考试中,特意采取了一页开卷的考试形式,与平时的闭卷或者开卷不同,同学们可以在一张事先发放的专用白纸上,任意写下内容带入考场。化学是一门非常灵活并且日新月异的科学,一味要求死记硬背往往会割裂学科的整体性关系,起到过于重视细节这样本末倒置的效果,但简单的开卷往往也会使得同学不知所措,难以针对性的复习。一页开卷的举措既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放的考试氛围,也使得同学在准备一页开卷纸的过程中,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类,将课程的学习成果自主总结,比简单地不分主次的复习效果要好。

6.  化学的“情怀教育:一门基础课程对同学们的影响是终身的,课程的务实体现在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落实,而在脚踏实地之余,适时的“仰望星空”会给同学带来不一样的身心感受。比如在原子结构的介绍中结合了历史上从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的嬗变,体现出认识自然过程中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在共轭酸碱的相互转换关系中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辨关系;在浓差电池的分析中,体现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科学依据;介绍晶体结构的解析发展,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技术推进科学进步的历史洪流。将所学的知识还原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中,知识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同学们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开阔了学业视野,在不同的角度上有了思考的可能性。

三、教学改革成效

书院15级新生共92名,经初步统计,来自于外省市的大约有近30人,而江苏省的新生中,约有6人在高考时未选化学科目。同学们整体化学基础很好,对于化学的兴趣浓厚,学习热情很高,上课积极思考,能领会教师教学意图,课后作业认真,在一年级新生中总体处于优秀水准,这也是本课程各项教学改革意图能够比较顺利实现的客观保证。

在期中进行的半学期测试中, 采用的是同期《无机与分析化学》全校的统考卷,由于没有专门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同学们所取得的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同时也出现成绩分化现象,经与学院进行充分沟通后,对后进同学开展了多方位的督促和扶助,相信在期末考试中会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