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荣卿,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
1969年-1975年,国防科工委第十三研究院,播音员;1975年-1978年,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学生;1978年 -1980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实习研究员;1981年-1984年,海军医学专科学校,教师;1984年-1987年,海军军医研究生班,学生;1987年-1992年,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院,讲师;1992年-2003年,留学德国,先后在图宾根大学植物所和图宾根大学医院核医学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期间发表研究论文9篇;2013年-至今,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
回国10年,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863课题一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一项,江苏省十五公关项目、环保厅、教育厅等项目的研究开发。发表文章60余篇,SCI、EI收录28篇;申请发明专利43项,已授权26项。
谷和平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传质分离、化工传递。近年来开展了石化企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先进聚合物材料改性研究及测试、膜水处理技术开发,向全国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推广科研及教学设备,同时开展企业技术经济项目评价。
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86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部省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完成多项大型重点企业委托课题。
长期从事研究生、本科生《传递过程》课程教学,是该课程的带头人,此外还承担研究生、本科生的《技术经济》课程教学。
出版了5部教材,发表多篇论文和专利。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奖励以及校首届“师德十佳”等称号。
徐美华,理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主要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被评为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主要承担基础课《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及专业课《电子元器件进展》的教学工作。发表多篇教学文章。参编大学物理类教材,并获中科院优秀教材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获二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科研上主要研究纳米磁性材料、稀土锰氧化物及微波吸收材料。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大学生创新基金。发表文章近30篇,其中SCI、EI检索文章20篇。
张湜,教授,博士,从事过程控制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科研工作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大型流程工业的建模、优化与控制;生化反应过程的监控、建模与优化。
承担过多门本科的教学课程,“过程控制工程”和“现代控制理论”等,以及多门研究生的教学课程,“线性系统理论”和“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等。
主持完成了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丁二烯装置成套控制软件的开发与优化”以及“基于专家系统的2#丁二烯装置在线优化控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此两项目的研究开发成果在企业运行,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并分别因此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理事委员等。
马鸿飞,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荣膺第七届南京工业大学"师德十佳"称号,并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校级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项教学殊荣。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创新农药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2.新型医药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3.绿色催化体系设计与产业化应用等。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已与杭州荣立科技、江苏富恩特科技、内蒙古宇晨润医药等十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执教41年来,主讲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及单元反应》、《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化学》、《绿色化学》、《杂环化合物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绿色化工与清洁工艺》等多门课程,主编了《有机化学及单元反应》等教材2部,指导学生在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5项、一等奖8项。迄今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张华,工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1994年在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中央研究院进行客座研究,2000-2005年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化学系、材料化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和研究员工作。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硅酸阴离子聚合态分布、无机导体材料的制备与传输性质、无机分离膜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开发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等。先后主持、参加了多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研究开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4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8件,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主要承担《材料科学基础》等本科生课程、《科技英语写作》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课程负责人,主讲的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获国家一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编著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高校重点教材及科技著作 4 部,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多次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奖。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校“师德十佳”、优秀班主任等。